安利,  散文,  日常

读《绿山墙的安妮》

无论怎样,《绿山墙的安妮》都是今年我看过的书中最令我欢喜的了。不是出于这本书有多么精妙绝伦,也不是说这本书给了我多少启发,甚至,这本书也不能为我创作故事赋予一点点灵感,它单纯的只是那种简单的生活的无波无澜的那种书。而我,深深地喜欢书中的主角,那个名叫安妮的名字的拼写里面带有一个“e”的那个女孩,也就是这本书中的主角。她给我的快乐与欢喜比我今年接触到的所有的其它书中的角色带给我的都多。我并不站在一个同为写故事的人的角度去看,只是站在一个欢欣的读者的角度,安妮实在是让我难以自拔。这对于某一类书来说已经可以作为被称之为一本好书的条件了。

安妮原本是一个孤儿,被经营者绿山墙农场的“孤寡”兄妹所收养,哥哥叫马修,妹妹叫玛瑞纳。其中马修是一个天定的单身汉,他非常害怕女人,到了不敢接近的地步,甚至是只要走在路上看到女人都会使他产生不好的臆想。他会以为别人在揣摩他,以为别人尽在心中念叨他那些不好的地方。他对自己的容貌自卑,也缺少社交能力。但是马修打心眼里是个好人,并且是那种滥好人,一直默默无闻的,没有什么欲望也没有什么抱怨,家里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去尽自己的能力,对于妹妹的管理,他也从不提出自己的私人意见。

不过,马修有一天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使得绿山墙农场的一切有了改观。

马修和玛瑞纳都没有结婚,他们都没有子女,这样下去,他们也都会干不动绿山墙农场的活儿了,马修便有了那种去领养一个孩子的念头。当然,为了农场的未来着想,马修想要的是一个男孩。兄妹俩联系到了他们的人脉中一个孤儿院,他们谈妥了一切(只是出了一点小错误),他们把孩子送过去,而马修也得自己去接一段路。等马修到了车站的时候,他四处张望地试图找他的小男孩儿,可是却只有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瘦瘦的女孩子在那里一本正经的等待着。当马修开始迟疑并有一些预感的时候,活泼勇敢的安妮自己上前搭话了。她用非常真诚的语言向马修问好,并且表达自己等待着马修的愿望。

安妮说话可能并不是最得体的,毕竟一个孤儿,并没有接受过比较正式的教育,生活都没有保障,不能要求她生来就懂得当时那些繁琐的礼教。就算是我也不可能去懂得当时的那种说话的礼仪的,但是不管如何,我真的非常喜欢安妮说话的方式,她总是向马修喋喋不休地表达自己,表述自己的喜悦,有多么高兴多么欢欣,对于即将成为家人的人,她敞开自我,像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一样,有无尽的明天。

马修没接触过小孩,更没有接触过安妮这样的小孩,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安妮却并没有使得马修觉得不适,尽管她是一个女孩。相反的是,马修对这个小女孩不仅仅只起了怜悯之心,甚至有些喜欢了起来,以至于不舍得自己告诉安妮他们是想领养一个男孩的事实。安妮的喋喋不休不但不会使得马修觉得不适,还会能让话少的马修在回家的途中感到安心。安妮并不是那种会说谎的小孩子,她一直在向马修表达自己的真诚,这种来自一个可爱的小孩子的真诚是难以拒绝的。安妮这样真挚的孩子当然也容易受伤害,以至于听玛瑞纳说他们想要的是一个男孩的之后,安妮悲伤到一晚都不能睡去。她都看到了她所想要的一切,近在眼前,仅仅因为他们想要的是一个男孩……可是她已经不想再回到孤儿院去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

当然,几经波折之后安妮还是留在了绿山墙农场,玛瑞纳也在和安妮的相处中喜欢上了她。并且对安妮的教育就全都交到了她的手上。

以上就是这个美好的故事的全部背景了,如果说我这篇报告是没有章法的话,那么以下的部分将会更没有章法,我是在使用像安妮一样碎碎念的表达去写撰写这篇报告,正因为这本书深得我心。

实际上也是因为安妮这个形象深得我心。在我自己看来,我在她身上找到了十足的认同感,我甚至有一些觉得,安妮就是我自己的一个女版的人格,处了比我对外界更加开朗一点之外,我们的性格和想法之中有太多太多相似之处。

安妮是一个颇有想象力的孩子,她没少经历过苦难,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她在几个家庭里辗转之后又流离到孤儿院。她十岁到绿山墙农场之前,就已经干过很多活儿,照顾过很多小孩儿,甚至还能照顾季节多发病症的病人,甚至还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一个小小的女孩,是如何能在经历过那么多苦难之后仍然保持那么乐观开朗的呢?据她自己所述,是由于她的想象力。她会把镜子里的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朋友,给各种花花草草各种物品取名字,把自己的人生想象得跌宕起伏,甚至会对于自己人生中的那种悲剧感感到欣慰。这对于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奇妙啊。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在争执不过别人的时候,就会在自己的心里去骂别人,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巨大的满足感,也会通过给一些东西赋予特殊意义来使我自己看起来比其它人更加富有。我也能通过想象满足自己的愿望,我希望那一切都是真的,并且相信一个由我自己创造出来的神明终究有一天会满足我的一切需求,帮我报我记住的丑,给我我所想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让一个人爱我。所以我很难不和安妮产生共鸣,她沉浸在自己人生的戏剧中走过人生漫漫路,而我也会把自己的悲伤当成想独属于我的神明祈祷的一个资本。小时候的那个没有朋友的,一个人被孤立的我也是这样慢慢走来的。直至今日,我也仍然享受自己所做的选择和命运的共同作用给我的人生带来的这种不确定性。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心理非常健全以至于能够独立地解决自己人生中的大部分难题的那种人,但是我的这种思考方式使我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没有抱怨,没有消沉,甚至使我看起来有一些莫名的自信。总有一块地是属于我的想象力的天堂,我将这种想象力用于写小说,故事,而故事里的安妮也和我一样,利用她自己的想象力去写故事。

安妮是红发的安妮,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红发,因为那个时候红色的头发似乎看起来是野蛮的没有教养的,看起来也不够高贵,不过造世主,也就是本书作者也并没有让安妮很难看,他给了她好看的脸蛋还有大大的眼睛。实际上虽然不符合书中背景中的审美,但是我想作者的想法肯定和我一样,安妮都是美丽并且特殊的。红发其实很好看,我认为红发显得神秘而富于自然的生气,我所喜欢的爱尔兰竖琴演奏家Cecile Corble就是红头发。红发的背影在广阔的绿草茵茵中随风飘扬就像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精灵,代表生命,也代表未知。

安妮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判断别人,但是在对别人有过更加深入的了解之后,她会给那些人一个更加具体的分类以及自己喜欢或是不喜欢的这么两个评判标准。不难看出来,她会在和别人的对比中寻找自我,喜欢找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她说自己是那种一出生就带着很多很多的原罪的人,但是其实这对于她来说并不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满或者一种改变自己的契机。安妮说无论如何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她相信自己天生就是那样的,而且那是注定的,而艾伦夫人天上就是那种不带任何原罪的人,马修当然也一样,安妮也很喜欢他们。很显然安妮去区分那些人并不是想要去区分他们,只是想要在所有人当中找到一个绝对的自我。实际上,这也是我喜欢做的,我总是试图去找一些别人和我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可能会很喜欢那些和我不一样的人,却不想变得和他们一样。我的同学里面有那种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的,还给我以鼓励的人,我很喜欢这样的人,我感谢她,甚至觉得有一些敬佩,崇拜她,不过,我也很喜欢和她完全不一样的我自己,我并不限制自己的思考,不向她那样有上进心,但是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并且对未来不恐惧,我也会对自己所爱的事物用心,认真。我在和我的朋友的相处中了解他们,更是在了解自己。

安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女孩,现在看来甚至有些像是我的偶像,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安妮。我也祝愿故事会有美好的结局,花儿不会枯萎,美丽会降临在美好的期许附近。

留言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